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國際書展名家講座 「翻轉思維」看見世界遺產的美麗與哀愁
2022-11-14
佛陀紀念館「2022年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」第八場名家講座,11月12日在五觀堂舉行,由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永融法師主持,邀請台灣師大講師、國際領隊、旅遊作家馬繼康,以「佛教海線絲綢之路大絲路之旅」為主軸,分享多年來不一樣的世界遺產之旅,講座近200人聆聽。
馬繼康表示:以往旅遊是見山不識山,只求量多,不求甚解;現在旅遊希望見山識山的深度旅遊。如今世界遺產多達1,400多處,有生之年不見得都能悉數造訪,因此旅遊不在於量,而在參訪歷史與自然現場,無論建築多麼雄偉,少了典故與活動,只是蚊子館;建築再簡陋,因有歷史而萬古流芳。
馬繼康首先談到,新疆的自然風光,從低於海平面的吐魯番窪地,到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,多變的地形地貌,令人嘆為觀止。新疆比台灣大46倍,古稱西域,是絲路必經之地。其歷史地理背景看「疆」字,就能了然於心,左半部,弓箭打下來的疆土,說明此乃兵家必爭之地,右邊三橫兩田詮釋了地理環境,最上面一橫代表阿爾泰山,依次為天山、崑崙山;上田為準噶爾盆地、下田是塔里木盆地。
馬繼康憶起了教科書上的新疆草原:「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」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生活,因過度開發起了大變化,牧民英姿煥發騎著馬吆喝的景觀,逐漸轉為騎著野狼125驅趕,就算碰上了騎著馬的牧民,也發現竟然在馬背上滑手機,文明入侵讓許多風景變了調。
馬繼康指出:「絲綢之路」扮演了政治、宗教、農業、軍事、貿易等各層面的交流與衝突,從西元前139年張騫,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揭開序幕,之後有衛青、霍去病大破匈奴,開疆闢土,設立河西四郡,班超降伏五十餘國。是時中國輸出鐵器、金器、銀器、絲綢;輸入中國的是植物、皮貨、藥材、香料、珠寶首飾,食物裡的葡萄、核桃、胡蘿蔔、胡椒、胡瓜、波菜;樂器有胡琴、琵琶等。
馬繼康接著說:絲路在宗教上影響更為深遠,東漢明帝自西域傳來中國第一部佛經《四十二章經》,興建首座在洛陽的白馬寺。東晉法顯與唐代玄奘,費盡千辛萬苦到印度取經,走的就是這條絲綢之路,五胡亂華時期,西域高僧鳩摩羅什,在長安譯經弘法,他精通梵文與漢文,一生譯經32部,對於佛教在中國的普及做出貢獻。
馬繼康談到第二個絲路中繼站伊朗:從女性被要求戴上頭巾那一剎那開始,就算是踏上了伊朗國境,連觀光客也不例外,許多女生一聽到要包頭巾就打消造訪念頭。其實許多人對伊朗的印象不佳,都是來自於西方媒體的渲染,或好萊塢電影中的醜化。其實這是國際上的明爭暗鬥,真正的伊朗人士熱情、好客、充滿好奇心,跟媒體報導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。
馬繼康接著談到:伊朗歷史悠久,盛極一時的波斯帝國,在張騫出使西域時稱為安息帝國,是絲路必經樞紐,駱駝商隊東移西走,造就了東西文化交流與物品貿易,到了最國際化的唐朝,商旅絡繹不絕,故宮的唐三彩中,有許多彩俑便以波斯商人為藍圖。
馬繼康指出:伊朗是文明古國,是熠熠生輝的中東明珠,有輝煌的過去;如今卻是西方世界的眼中釘,美國眼中的邪惡軸心國,但卻依舊左右著世界政局發展。它是世界最保守的國家之一,民族性十分陽光開朗,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,但屬於什葉派,種族上不是阿拉伯人,而是波斯人,其傳世的建築、工藝、文化深遠的影響阿拉伯世界。
馬繼康談到:絲路末站位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堡,它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,市區橫跨歐亞兩洲,是絲路西行的終點,也是走入東方的起點。地理位置優越,因此成為強權爭奪的是非之地,承載著錯綜複雜的歷史,讓這個水光麟粼粼的城市蒙上了幾許憂愁之美。
馬繼康最後提到:伊斯坦堡是土耳其的經濟文化中心,這座千年古都,在鄂圖曼土耳其人尚未到達時,是信仰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君士坦丁堡,與現今的伊斯蘭教大異其趣,所以它還是個宗教更替之所,由於融合了多元文化,加上以極大的寬容,將衝突與矛盾在複雜的對立中,取得微妙的平衡,讓這座城市顯得更多采多姿,風情萬種。
馬繼康做結論分享絲綢之路,提到三處經濟帶的重鎮:起點「中國」、中繼「伊朗」、終站「土耳其」。經過千年的遞嬗,其軌跡與路線,基本上沒改變,改變的是科技。相信爾後,在日積月累的進展與跨越中,將使人類文明邁向新的里程碑。
馬繼康表示:以往旅遊是見山不識山,只求量多,不求甚解;現在旅遊希望見山識山的深度旅遊。如今世界遺產多達1,400多處,有生之年不見得都能悉數造訪,因此旅遊不在於量,而在參訪歷史與自然現場,無論建築多麼雄偉,少了典故與活動,只是蚊子館;建築再簡陋,因有歷史而萬古流芳。
馬繼康首先談到,新疆的自然風光,從低於海平面的吐魯番窪地,到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,多變的地形地貌,令人嘆為觀止。新疆比台灣大46倍,古稱西域,是絲路必經之地。其歷史地理背景看「疆」字,就能了然於心,左半部,弓箭打下來的疆土,說明此乃兵家必爭之地,右邊三橫兩田詮釋了地理環境,最上面一橫代表阿爾泰山,依次為天山、崑崙山;上田為準噶爾盆地、下田是塔里木盆地。
馬繼康憶起了教科書上的新疆草原:「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」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生活,因過度開發起了大變化,牧民英姿煥發騎著馬吆喝的景觀,逐漸轉為騎著野狼125驅趕,就算碰上了騎著馬的牧民,也發現竟然在馬背上滑手機,文明入侵讓許多風景變了調。
馬繼康指出:「絲綢之路」扮演了政治、宗教、農業、軍事、貿易等各層面的交流與衝突,從西元前139年張騫,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揭開序幕,之後有衛青、霍去病大破匈奴,開疆闢土,設立河西四郡,班超降伏五十餘國。是時中國輸出鐵器、金器、銀器、絲綢;輸入中國的是植物、皮貨、藥材、香料、珠寶首飾,食物裡的葡萄、核桃、胡蘿蔔、胡椒、胡瓜、波菜;樂器有胡琴、琵琶等。
馬繼康接著說:絲路在宗教上影響更為深遠,東漢明帝自西域傳來中國第一部佛經《四十二章經》,興建首座在洛陽的白馬寺。東晉法顯與唐代玄奘,費盡千辛萬苦到印度取經,走的就是這條絲綢之路,五胡亂華時期,西域高僧鳩摩羅什,在長安譯經弘法,他精通梵文與漢文,一生譯經32部,對於佛教在中國的普及做出貢獻。
馬繼康談到第二個絲路中繼站伊朗:從女性被要求戴上頭巾那一剎那開始,就算是踏上了伊朗國境,連觀光客也不例外,許多女生一聽到要包頭巾就打消造訪念頭。其實許多人對伊朗的印象不佳,都是來自於西方媒體的渲染,或好萊塢電影中的醜化。其實這是國際上的明爭暗鬥,真正的伊朗人士熱情、好客、充滿好奇心,跟媒體報導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。
馬繼康接著談到:伊朗歷史悠久,盛極一時的波斯帝國,在張騫出使西域時稱為安息帝國,是絲路必經樞紐,駱駝商隊東移西走,造就了東西文化交流與物品貿易,到了最國際化的唐朝,商旅絡繹不絕,故宮的唐三彩中,有許多彩俑便以波斯商人為藍圖。
馬繼康指出:伊朗是文明古國,是熠熠生輝的中東明珠,有輝煌的過去;如今卻是西方世界的眼中釘,美國眼中的邪惡軸心國,但卻依舊左右著世界政局發展。它是世界最保守的國家之一,民族性十分陽光開朗,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,但屬於什葉派,種族上不是阿拉伯人,而是波斯人,其傳世的建築、工藝、文化深遠的影響阿拉伯世界。
馬繼康談到:絲路末站位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堡,它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,市區橫跨歐亞兩洲,是絲路西行的終點,也是走入東方的起點。地理位置優越,因此成為強權爭奪的是非之地,承載著錯綜複雜的歷史,讓這個水光麟粼粼的城市蒙上了幾許憂愁之美。
馬繼康最後提到:伊斯坦堡是土耳其的經濟文化中心,這座千年古都,在鄂圖曼土耳其人尚未到達時,是信仰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君士坦丁堡,與現今的伊斯蘭教大異其趣,所以它還是個宗教更替之所,由於融合了多元文化,加上以極大的寬容,將衝突與矛盾在複雜的對立中,取得微妙的平衡,讓這座城市顯得更多采多姿,風情萬種。
馬繼康做結論分享絲綢之路,提到三處經濟帶的重鎮:起點「中國」、中繼「伊朗」、終站「土耳其」。經過千年的遞嬗,其軌跡與路線,基本上沒改變,改變的是科技。相信爾後,在日積月累的進展與跨越中,將使人類文明邁向新的里程碑。
最新消息
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「沉默的威脅」
2025-08-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
2025-08-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
2025-08-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
2025-08-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
2025-08-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
2025-08-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
與星雲大師再一次靠近 東京論壇回顧星雲大師的智慧與風範 2025-07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齊豫與李建復攜手嗨翻全場 2025-06-30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歐麗娟詮釋紅樓繁華大觀園外還有整座人間 2025-06-29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怡蓁與陳義芝解說驀然回首的辛棄疾 2025-06-26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王文靜談住在喜馬拉雅山風光 2025-06-25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月卿分享如何升級自癒力 2025-06-24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謝震武暢談活出上善若水的人生 2025-06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蔣勳聚焦談「祇樹給孤獨園」 2025-06-22